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
代天府由來的傳說


五府千歲的起源相傳在古時,有天黃昏,外頭下著濛濛細雨,五位老者前來借宿麻豆的後牛稠菜寮,居民殷勤款客,但隔天卻忽然不見五老者之蹤跡,納悶之餘,只見牆腳置放五尊神像,原來這五位老者即為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五府千歲,因見此地龍湖鳳穴,堪稱福地,有意鎮守於此,居民嘖嘖稱奇,並在當地築草茅來奉祀。直至清朝,由於麻豆的地靈人傑,一占地官見此奇景,懼其將來恐出九五之尊,便奏請朝廷派人來到麻豆,假藉修橋之由,破壞了麻豆的地理風水,那時,王爺看到麻豆的地理已經被破壞,於是就跟當地的老百姓說,祂要離開這裡去出巡,叫老百姓將其神像綁在竹筏上面,然後放到溪流中,順著流水漂出去到海埔那裡,停留了一段時間,可惜海埔人沒福氣,他們並沒有將王爺留下來奉祀,於是竹筏又一直漂流,漂流到北門鄉的南鯤鯓那裡去,儘管如此,每年仍會定期繞境至麻豆祈安。



民國四十五年間,五府千歲按循慣例從南鯤鯓回鑾到麻豆駐蹕,於農曆四月初六到水堀頭插香,指示要重啟龍穴,果見石車及一些祭物出土,昔日地靈被阻,顯非虛言。信徒見神靈顯化昭彰,便提倡籌建廟宇迎千歲,從此麻豆代天府聞名全台,四方善信絡繹不絕,無遠弗屆。


 


水堀頭與代天府


水堀頭為早期蔴荳社之位址,也是「龍喉」的所在地,當初由於蔴荳為一海港,所以許多舟船在此熙來攘往,福建、廈門商業貿易往來頻繁,直至清朝乾隆年間,一占地官看見龍喉的地方,長了一顆木棉樹,極像是一把涼傘,就是皇帝出巡時給他遮太陽用的。因此乾隆便派人要破壞蔴荳的風水,假借修橋為由,偷偷埋下三十六個石車,七十二顆大石頭,也就是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,另外還有一些祭物、棕蓑和巨大的杉木。從此雞不啼;犬不吠,怪病、瘟疫不斷,蔴荳人丁流失因此而不再繁榮。此時,五府千歲見地理被破壞,只好先移駕北門南鯤鯓。


直至民國四十五年間,才由乩童起乩指示,在水堀頭挖出當時埋的石車、大石、大杉木等物,而水堀頭的土壤還傳說可以治皮膚病及其他外傷;其湧出的水喝了之後還可以治百病呢!由於五府千歲的「靈聖」,四方信徒大力鼎助建廟,同時將當初所挖出的大杉木雕刻成千歲爺,經由千歲爺托夢指示建廟於現今廟址,使成目前的麻豆代天府。


麻豆代天府以五府千歲為主要,以下就分別介紹:


大王李府千歲:名大亮,涇陽人。生於隋唐之季,文武雙全,與池公、吳公、朱公、范公為生死之交。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後,屢建功勳,由於輔佐開國有功,封賜為金州總管司馬,不久又加封安州剌史。唐貞觀年間,先後出任都督、巡省大使、大將軍、工部尚書、行軍總管等職,晉爵武陽公。李王忠 君愛國、體恤百姓,傾盡家產幫助需要的百姓,功在社稷。昇化之後,玉皇上帝敕「代天巡狩」,駐守人間,坐擁王船,巡狩四方,趕災禦患,護國佑民,四海尊崇, 四月二十六日 為其聖誕千秋。



二王池府千歲:名夢彪,陳留人。池王文質仁心,天資聰穎,性情剛直,用兵如神,因助唐開國有功,授封中郎將、折衝都尉職司知府,愛民如子。相傳某夜,池王夢見一位瘟神,奉玉帝旨令下凡散佈瘟疫,池王知道這件事後,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。等瘟神暢飲之後,由於池王心地慈悲,害怕百姓受災,託言借看藥粉,趁瘟神不注意時,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,一時毒性發作,滿面黑斑,眼大如豆,全城之民,悲哀萬分。昇化後亦被敕封為「代天巡狩」,六月十八日為其聖誕千秋。


三王吳府千歲:名孝寬,江蘇吳縣人。吳公嫉惡如仇,對地理風水、觀星望斗非常有研究,文業武功,均為人所敬仰。由於助唐高祖開國有功,授封中郎將,不久又高中進士,奉命出任知府,繼封吏部尚書,愛民如子,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,引水灌溉田地,當時的人稱讚吳王為「眼望天、心在地」。昇化後亦被膺封為「代天巡狩」, 九月十五日 為其聖誕千秋。



四王朱府千歲:名叔裕,嘉興人。公正無私,才學出眾,唐高祖時,官拜吏部天官,匡國安民,屢建功勳,昇化後也被敕封為「代天巡狩」,而其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。



五王范府千歲:名承業,同吳王為江蘇吳縣人。博通經史,兼資武略,智勇超群,又精通醫術。唐高祖即位時,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,官拜知府後,升刑部大司寇。素以丹心報國,愛民如命,治績顯著,名聞四海。昇化後,玉皇上帝敕「代天巡狩」,以鑑視人間善惡,四月二十七日為其聖誕千秋。



而麻豆代天府除五府千歲外,同時也供奉了由大陸浙江省普陀山「不肯去觀音院」原坐鎮的觀世音菩薩,由北京白雲觀元辰殿分靈「台灣第一家」的圓明道姥元君(又稱斗母)及六十太歲星君,東嶽大帝、縣城隍爺、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等正神供信徒參拜,祈求消災解厄、光明順遂。


 

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