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碧霞宮供奉的主神是盡忠報國、還我河山的民族英雄岳飛,為了遮掩日本人的耳目,便取碧血丹心望曉霞之意,定名為碧霞宮,並設勸善局、樂施社,長期從事宣講勸善、樂善好施的社會教育、福利等工作。由於碧霞宮由仕紳們創建,又實施特殊的門生制度,所吸收的信徒多半為公教人員,水準高而素質齊。


每年 農曆二月十五日 的岳飛誕辰,舉行隆重的三獻釋典古禮及跳演武佾舞,並依例由縣長主祭,實為全台僅見。主殿頗為簡樸,是了解傳統大木建築結構的最好所在。主神岳飛有帝、王、帥三種造型,代表岳飛的三種身份:生前為大軍統帥,死後封為鄂王,道教則尊為忠孝帝君。此外,碧霞宮尚擁有眾多古物,也值得仔細鑑賞,發思古之幽情。


碧霞宮歷史來由及整


甲午戰爭是一件歷史大事,徹底改變了台灣的命運。當時清朝戰敗,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一些達官貴人紛紛舉家遷回大陸,唯獨開蘭進士楊士芳等地方仕紳,留在家鄉宜蘭,於一八九六年倡建極具意義的宜蘭碧霞宮


碧霞宮,位於宜蘭城內,建於西元一八九六年,由碧霞宮管理委員會修護。 取名「碧血丹心望曉霞」,又名岳武穆王廟,主祀岳飛。採門生制度,多為公教人員,由2人推薦才可以成為門生,且須負責某些工作,具高度文化素養,與民間信仰活動結構不同。

碧霞宮之設立與鸞堂及勸善局有密切關係。西元1895年日本治台之初,宜蘭仕紳不甘受日本統治乃延請新民堂扶鸞而得「宣揚忠孝,感化人心,勸人向善為要,不必回鄉」之神諭,故在陳祖疇等17人發起下,於明治29年(189638在坎興街創立「坎興鸞堂」以敬祀岳武穆王,作為忠孝節義之範本。同時「勸善局」莊贊勳等10人,有意與「坎興鸞堂」共建廟堂,以宣講四維八德,進而喚起民族精神,故由蘭陽地區首位進士楊士芳號召建廟事宜,明治30年(1897)始購地興工建廟,至明治32年(1899)正殿落成,計花費4500圓,並取「碧血丹心望曉霞」之意而定名為碧霞宮,同時將「勸善局」併附於宮內。


因此碧霞宮除作為精神教化及民間信仰外,尚有坎興鸞堂與勸善局宣揚教化之功能,故有宣講堂之成立,至今廟旁「武穆文史館」中仍設有講堂以為授課。在日治時期並開設「樂施社」施米棺以賑恤清寒。民國86年(1997101日因其特殊歷史與奉祀岳王之獨特性被縣府指定為「縣定古蹟」,以期能保存原有廟貌,並與廟後新建之楊士芳紀念林園成為舊城振興計畫中之一重要節點。


民國86年(1997)被列為縣內第一座「縣定古蹟」後,曾重施粉刷,但因粗糙之施作手法而破壞了原有廟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