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創建於清 康熙35年(西元1696年),為薛奎所創建,廟內供俸的是南海觀世音菩薩,副神十八羅漢護駕,300年間經歷數次修復,其中毀損最嚴重的一次是清法戰爭期間,法軍入侵澎湖觀音亭,清軍無力抵抗,澎湖隨即淪入無政府狀態,觀音廟受到法軍劫掠,面目全非,十八羅漢一度失去蹤跡,所幸菩薩眷顧,順利尋回。廟宇於乾隆二十九年(西元1764年)重修、昭和二年(西元1927年)觀音廟信徒向澎湖廳長增永吉次郎及三浦光次街長申請重建,至此之後並無大幅修繕。


 


  門口的兩座泥塑獅,創建於光緒年間,分別是一座雄獅、一座母獅,他們可是大有來頭,雄獅為澎湖當地名匠林勇所製,據說他是當代一等一的工匠;母獅為唐山的名匠彭海樂所負責製作,這兩位來自不同的地方卻賦予著相同的任務,想必手藝定不遑多讓。果不其然,這兩座石獅的表情與姿態,都異於我們所常見的石獅,石獅的材料是由糯米漿、石灰、黑糖水所調和雕塑而成,歷百年不壞,台澎僅此一對。原為總政署衙門的鎮門之寶,直到衙門廢除,兩座泥塑獅才被移至觀音亭,守護居民們敬愛的觀世音菩薩。


  石象在歷史中多半建於帝王的陵墓,因為象的雄偉,表示君王大駕光臨之態,觀音廟前面的兩座石象,據說是菩薩的坐騎,同 時也藉 君威讚頌菩薩神威凜凜,以石象鎮門是一般廟宇難得一見的景象,更增添觀音廟神秘的色彩。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