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  清未時期先民入境開墾,在水沙連潭畔(今日月潭)建有「龍鳳宮」與「益化堂」,是古時日月潭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。龍鳳宮主祀慚愧祖師與玄天上帝;益化堂奉祀三恩主、 關聖帝 君、孚佑帝君、 司命真 君、 文昌帝 君等,這兩座廟宇乃是日潭文武廟之由來。


  日據大正八年(一九一九)「台灣總督府」動工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,引濁水溪溪水注潭,以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產生動力發電(今大觀電廠),為台灣最大水力發電工程;完工後畔聚落及耕地全部淪為水域,居民四處搬遷,該二廟廟產則由電力公司收購;經兩廟管協同庄長召開庄民大會,議決將款項擇地另建新廟,獲日府駐台總督,“小林躋造”核定兩期廟合祀遷建現址。


  日據昭和九年(一九三四)新廟於潭北松柏崙山腰上動土,採南方式廟宇建築,格局並不大,闢有三門,屋頂採單檐硬山式,屋脊為拱圓形的捲棚式,左右作燕尾式屋脊,脊上裝置花鳥、神獸等剪黏雕像。主祀 關聖帝 君、至聖孔子、 文昌帝 君,公稱為「文武廟」。重建工程前後歷時四載,於昭和十三年(一九三八)舉行落成大典,成為日月潭地區的宗教聖地。


  民國四十二年觀光業倡起,日月潭風景之美,遠播中外,成為台灣首要要的觀光勝地,至民國五十六年日月潭發展迅速,中外遊日以千計,而廟址狹隘,亟宜重建新廟以資配合。同年將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組織,成立董監事會,同時從事新廟重建工作。重建工程於民國五十八年動土,期間適值先總統、蔣公前後七次親臨基地垂詢重建工程,諭示以「前、中、後三殿式格局」,繼省政府主席蒞臨視察,核定採北朝宮殿式建築為重建後之廟貌。然而工程龐大,需費浩繁,預計需歷時十載方能峻工。重建期間承蒙先總統 蔣公與各界首長、仕紳的扶持,以及海內外善男信女的資助,更蒙聖佛仙神的呵護扶持,重建工僅歷時兩年三個月即告峻事,計提前七年有餘,成為當年台灣一大神蹟。民國六十一年舉行鎮座大典,新廟氣勢宏偉、華麗無比,全省寺廟實難出其右,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宮殿式廟宇。


文武廟建築與格局


  民國五十八年重建的文武廟,建地面積達三五○八平方公尺,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文式廟,是目前台灣僅存仿明清紫禁城的廟宇。主祀 關聖帝 君、至聖孔子,屬於帝后級的廟宇,主要建築為“一埕二庭三殿”:台灣著名寺廟大多採此佈局,是級很高的廟宇佈局。廟的方位採「坐東向西」背山面湖,大有盡攬江山的磅礡氣勢。


  文武廟的格局著名的澎湖匠師謝自南所規劃設計,廟的佈局序為山門、左右圍牆、廟埕、巨獅、左右涼亭、金亭、拜殿(前殿)、鐘樓、鼓樓、中庭、左右迴廊、武聖殿(正殿)、左右護室、後庭、大成殿(後殿)、左右觀景樓、後山花園、忠義亭等,格局方正嚴謹。


山門(牌坊)


  文武廟大門採牌樓式構築,形態高聳挺拔,闢有三門,中央較高兩側較低,如“山”字型故稱「山門」,屋頂為重檐歇山式,上下共分三層:屋檐曲線如翼,十分優美。檐下有三層木雕斗栱,施以豔麗彩繪,樑枋、柱面、門楹鑲嵌觀音山石板,精雕各種花鳥、祥獸等圖案,用以襯托文武廟的宏偉壯麗。


廟埕.巨獅.石碑


  進入山門來到寬闊的廟埕,廟埕主要供祭典或香客參拜、休憩之用。左右分峙一對石塑的巨獅,象徵拱衛及歡迎之意,作戲珠擺尾狀,通體朱紅,造型雄渾,高度達 六公尺 ,十分碩大,為新光保險公司董事長吳火獅捐贈,此雙獅不僅為全台新僅有,更是文武廟的最大特色。


  文武廟原有一座古石碑,記載清未時期日月潭與文武廟的歷史,於民國五十八年新廟重建時損毀。今在廟埕以青斗石重建一座新的沿革石碑,依據古碑的原文重現文武廟古老歷史。


前殿(拜殿).水雲宮.鐘樓.鼓樓


  進入廟埕視覺隨即被壯觀的前殿所吸引。前殿為樓閣式建築,主要作祭祀之用,故稱「拜殿」;樓閣稱「水雲宮」祀奉文武廟開基諸神。前殿面寬五開間,左右以過水廊串聯鐘;鼓樓;屋頂採重檐歇山式,鐘、鼓樓則採重檐四角鑽尖頂,依古制鋪金琉璃瓦並置屋脊祥獸,結構十分考究。殿前設步口廊,廊前立二對蟠龍石柱,闢有五扇朱紅色的木雕大門,俗稱「五門」。拜殿的另一個特色是五門板上共雕有十尊十雕彩燴門神,雕工精湛,神態威嚴,可謂經典之作。


武聖殿(正殿)


  正殿主祀武聖關羽故名曰「武聖殿」,正殿位居全廟正中,是文武廟中最大的建築,高度達廿一公尺,為正方型的殿堂,此佈局乃是為彰顯帝君之神威。登上月台;月台為石砌的大台基,台基上的平台稱為「丹樨」,置一座大香爐下的御道是用觀音山石構造,精雕“雙龍戲珠”,構圖剛並濟,栩栩如生,屬一流傑作。屋頂採重檐歇山式,殿前設步口廊,廊前立一對蟠龍石柱,殿身用柱達三十根,非常壯觀極富韻律之美。


  正殿闢有三門,採木造隔扇門窗,門楣上置式聖殿匾額,殿內仰望可見華麗的圓形構築稱「藻井」,是匠師以數百個準頭精密組成的高超絕技。主神龕供奉 關聖帝 君與岳武穆王, 關聖帝 君的造像,神態威武,氣勢雄渾,為台灣罕見的神像佳作有數百尊的小神像,作工巧妙,美輪美奐;令人嘆為觀止。


大成殿(後殿)


  後殿主祀孔子,名為「大成殿」,故依儒教古制構築,與前兩殿有諸多的不同,有特色是屋頂採用非常罕見的重檐廡殿式,是宮殿式建築的最高等級,以表徵孔子的至聖高貴。前殿不設蟠蠬石柱,大門、神龕、聖像等與一般寺廟也不大相同,此乃孔廟的獨特佈局。而文武廟這種儒、道、釋三教神聖共祀,則源自先民海來台歷經三百多年的文化融合,形成台灣獨特的宗教信仰。


  大成殿闢有三門,採朱紅色的木造大門,稱為「版門」,門版中央有一對同製的獸面銅環,稱「鋪首」,是一種古代稱為「蠡」的神獸。據載乃是龍生九子之「椒圖」,其性好閉,以守門戶;故鋪首亦稱為椒圖。門板上釘有圓形的銅釘頭,稱之「門釘」,門釘的數量總計一○八枚以符古制,象徵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的總合,其作用與門神相同具有驅魔避邪的功能。


  後殿主神龕採「透空」雕法,主題為走獸花鳥,風格精緻典雅。龕內的彩繪,筆法細膩,用色豐富,為壁畫之佳作。主神龕供奉的孔子青年造像,作持芴端作狀,容貌莊嚴溫和,令人肅然起敬。龕上懸「萬世師表」匾額,右龕祀孟子、曾子、左龕祀顏子、子思子,殿內左右則供奉七十二聖賢牌位。五座聖像以青銅雕鑄,為全台僅有。該三座聖像(孔子、孟子、子思子)原係安奉於北平紫禁城國廟,於清末義和團亂世,聖像遭八國聯軍所掠,一九一五年幾經輾轉至日本狹山不動寺受日人立廟供奉。經幾番波折,終於民國六十八年遠赴日本,順利完成三聖像複鑄及獻贈、安座等諸事宜。後有日本綺玉縣所巿孔廟典禮奉贊會,捐贈祭孔子六佾舞之國寶雉雞羽毛三十六組共一○八支,作為祭孔子大典之用。爾後每逢神聖壽誕,遵循古禮,行儒章祭典,仿古制,菕羽起舞,盛大慶祝,凡來潭遊人無不一臨瞻仰。


韻明媚日月潭


  破曉的日月潭,雲霧飄渺;登高攬勝,遠山以潑墨的方式漸漸瀰漫開來,與澄靜的潭水合而為一;景色之美所謂“一折青山一扇屏、一灣碧水一條琴”的藝境。此時廟宇晨鐘初醒,坐看雲霧散去,天光雲影、碧水如鏡,迎面朝陽、清風徐徐,總令人心曠神怡,彷彿置身人間桃源。


  日月潭地處台灣地理中心,隸屬南投縣魚池鄉,海拔高七五○公尺,最大深度 二十七公尺 ,面積達八點三平方公里,為台灣第一大湖。日月潭古時山胞語(音譯)稱「水沙連」,台灣府志稱「水裏湖」。當時另有水裏社潭、水社湖、龍潭…等名稱,歐美人稱DROGONLAKEDRAGONSEA


  歷史上關於日月潭最早的文獻記載,始於清康熙二十三年(一六八四)諸羅縣(今嘉義)的第一任知縣季麟光著「台灣雜記」中云:「水沙連於半線(今彰化)東山中,方數里、其口似井,水清而深,天將雨,潭中發響,水即混濁溢出。潭外番人以此驗陰晴…」。


  日月潭之名稱由來,則首見於清道光元年(一八二一)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之遊水裏社記文中云:「…其水不知何來,瀦而為潭,長幾十里,闊三之一,水分丹碧二色,故名日月潭…」。然而近代對日月潭之名稱大多以形狀為名,潭以拉魯島為界,北面狀似日輪稱「日潭」,南面狀似彎月稱「月潭」,故名為「日月潭」。



  八十八年(1999)九月二十一日凌晨,魚池地區發生芮氏7.8級大地震,瞬間地坼山崩,文武廟廟埕坼裂,前殿塌陷毀損,鐘樓倒塌,中後二殿結構損毀。附設的景聖樓半倒。此即令人言之色變的臺灣「九二一」大地震。逢此巨變,雖然人心惶惶。而董事會處變不驚,決議積極整建。執行人等戮力策畫,奔波籌款。整建經費除向銀行申貸之外,受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、南投縣政府、臺電電源開發基金會補助經費,遊客信眾及友廟的資助也居功厥偉。終於九十二年(2003)整建完成,並於廟埕樹立「贔屭馱石碑」,感謝各界協助整建的功德。


 


~~~其餘相片請至部落格相簿觀賞~~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