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據考傳說,宋高宗建炎元年,已供奉 趙天 君財神爺於南京考試院裏,迨至明英宗元年(西元一四三六年)院堂遭回祿光顧,既有進士李立本、李嶠中式舉人後,在考場遇大火,時已半夜,嶠忽然半睡中夢見一天君,急叫曰「我救汝,汝救我」之聲下,驚醒奔出走進考場內神房,發現托夢之 趙天 君財神爺神像。急時捧請神像跑出火場,煙霧火焰自開,嶠之生命得救。同赴考之親家張御史周宏,亦在火場中同時捧請一尊,楊戩神像跑出火場。考場既燒,奉請 趙天 君財神爺神像而歸侯山(金之西山)供奉為地方守護神,神威顯赫庇佑鄉民,端 賴天 君之神恩,共沐神庥。


明末唐王戰崩,桂王代立於廣東高要,國號改永曆,鄭成功為國乃舉義旗,用招封大將軍印,會文武群臣於烈嶼,定盟誓死復明,以屯兵閩南漳浦,人民紛紛投軍效忠,當時許多兵士隨身奉祀 趙天 君財神爺令旗及神符香火,祈求武運良久。明永曆十五年(西元一六六一年)帝在緬甸、金夏聲問不通,延平郡王鄭成功仍奉明正朔、矢志復明,徐圖在起,惟感金夏地蹙軍孤,非發揮之地。乃規劃亦取在泉州之東,已沃千里野鳥,約琉球(台灣)、澎湖為復明基地。諸將謀議,詹定三月望,是 時趙天 君財神爺聖誕為興兵之佳期。虔祈 趙天 君財神爺呵護大明軍,武運如願,大業成功。於時 三月四日 祭江,奉請 趙天 君財神爺神像即刻捩舵東甲,鄭王親率舟師先行。同月下旬,基澎湖,稍事整備,調兵養神。三月未盡發舟師東討台灣外沙線,旋登岸,與荷軍數天衝擊戰爭。戰中據說,玄壇元帥顯赫神通演身,手執令旗在空中,呼喚荷軍身背火藥士兵,引此自焚爆斃,荷軍有此擊情,不敵求和。明軍強寇為明復國之志, 四月一日 早晨之時攻進鹿耳門,進佔赤崁樓城荷蘭人據地,壓迫荷蘭人在一鯤身之熱蘭城,正至同年十二月何人始撤軍離去。



延平郡王鄭公逐修復台鼓,訂名台灣為「東寧」。以赤崁樓為東明京,設台南為承天府,置天興、萬年二縣,轄承天一府二縣,統政全島。當時台南已有數萬漢民,甚歡大明軍收獲國土,平埔族也爭先歸順。鄭王先撫黎民,採寓兵於農政策,招來閩澳民眾,開拓草萊,農隙訓以武事,養精蓄銳,待機光復神州國土。明永曆十九年春(西元一六六五年)元月朔,鄭經(鄭成功之長子),率文武賀帝於東寧。千總蔡光熙會師,參將陳絳純朝東都,以鎮戌開疆拓佈,派劉國軒右衛武率駐半線(彰化)。同二十四年夏天內山番族反亂,七月望遣兵攻打內山國姓,經木柵山麓,在兵眾進駐西麓山仔腳時,棄換草鞋成墩(此地乃今之大屯丘古蹟), 趙天 君財神爺也被軍士帶奉朝夕膜拜,護軍綏靖番界。


康熙二二年(西元一六八三年)七月鄭克塽(鄭成功之長孫)知天命有歸,繳奏台灣版圖士籍人民,彼此息波濤之警。同年冬季,證明軍兵士,解甲歸田之策,各自流移鎮防,部分在內山於番族和睦相誼,刀耕平埔為田緣故土。清康熙末期,漳州繼泉州人民陸續來台,耕農營商,並與往明軍舊部通款,雍正三年(西元一七二五年)間,清廷公佈,欽定六部處分例則,「福建、台澎各番鹿場曠閑地方,可墾種者,令地方官曉諭,聽各番族與人民耕種」。從此漢人問番人耕,以「佃批」為證,所以北投社土地即漢人來開墾。


這是開放平埔族境域之始。自此漢人可以公然申請拓殖平埔,下鋤墾拓沃土。官批佃後向北投社番目僕耕。僕耕是與番租約,上則田 一甲 每年繳租穀六石,中則繳五石,下則繳三石,如遇災害減收時可以減免租額。初墾時多為草田。草田則旱田或謂看天田。


雍正年間,乾隆初,是時西山李創、李媽養、李光德、李元光、李元欽等和族親計議渡台開拓。虔祈 趙天 君財神爺顯靈保佑率領鄉親宗族,同渡一帆風順來台入山,在草鞋墩(山仔腳)開墾。當時北投保,已有漢莊七十餘,乾隆初年,彰化有吳洛者投資開鑿水圳,灌溉台中、大里、霧峰、萬斗六方面。乾隆八年池良生開鑿北投陂圳(險圳),李創也率領鄉親全力協助,由烏溪引水,穿山鑿石數十丈,流出灌溉七十二餘庄之田,於乾隆十六年完成,人人安居樂業。

「敦和宮」之肇建,草屯敦和宮香火鼎盛,全國盛名,其中以銅製162尺 趙天 君財神爺像安奉於本宮七樓頂,經歷921強烈地震,安然無恙,威武的聳立保佑鄉民,為地方開發之守護神。為現今全國最高的財神爺廟。廟前的這棵老榕樹,據說,據悉民眾都相信會有「靈性」,「樹神」供奉。依據歷史的考據,財神爺歷史久遠為草屯地方的守護神,開放香客向財神爺擲筊求取「發財金」,以祈求事業發展。每年 農曆315日 趙天 君財神爺生日聖典擴大舉行慶祝活動,則請香客吃「黃金發財糕」,盛況空前。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道人 的頭像
    老道人

    正一觀定性道壇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