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傳清雍正八年(西元一七三)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,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台,途經本地定居謀生,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,紛紛前來參拜,聖蹟靈驗。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,事後徵得林氏同意,擇地於現址,於清雍正十年(西元一七三二年)興建小祠。


清乾隆卅五年(西元一七七)改建小廟曰「天后宮」。(天后宮石碑於 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北側金亭改建時掘出)。


清乾隆五二年(西元一七八七年)重建,始見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。往後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、同鄉進士陳峰毫氏、地方縉紳連昆山、巧化龍氏屢次發起獻地重建,共襄盛舉,將廟擴建,改稱為「鎮瀾宮」。


民國 十三年(西元一九二四年),住持禪師因故離去,而改為街庄民所有制,並即指派地方縉紳 杜清 先生、 杜香國 先生、 郭金焜 先生為管 理人。


民國二十三年(西元一九三四年)十月大甲西門 王燕翼 先生與地方弟子聯合發起重修鎮瀾宮。翌年四月,清水、后里發生大地震,死傷無數,大甲地區卻安然無恙,民眾咸感念媽祖神恩祐民。


民國五十三年(西元一九六四年)經信徒代表再議同意重修、並成立大甲鎮瀾宮修建委員會,由主任委員 蔡裕卿 先生負責至民國六十年(西元一九七一年)為止,歷時七載,共增建南北室二樓、鐘鼓樓、雕刻神龕六座、修整屋頂剪粘等,使廟貌煥然一新,嚴前總統 家淦 先生題頒「鎮瀾宮」三字


民國七十六年(西元一九八七年)國曆 十月卅一日 、 農曆九月九日 ,帶著台灣省眾善男信女虔誠之心願,首次到福建省湄洲島、湄洲媽祖祖廟、賢良港天后祖祠、謁祖進香,參加紀念媽祖昇天一千週年典禮,並請回湄洲媽祖祖廟媽祖神像,到大甲鎮瀾宮奉祀,同時也澄清了「大甲媽」並不是由北港朝天宮分靈。「北港遶境進香是回娘家」的錯誤觀念


民國八十三年(西元一九九四年)國曆 五月四日 大甲鎮瀾宮「鎮瀾文化大樓」依計畫開工興建。國曆 八月九日 召開第五屆信徒代表成立大會,選出第五屆董事長 王金爐 先生、董監事,並於國曆 九月十五日 舉行宣誓就職,董事長交接典禮,國曆 十月一日 、 十一月十日 台灣省宋主 席楚瑜 先生先後二次蒞宮參拜祈求合境平安。國曆 十一月廿六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蒞宮參拜祈求國運昌隆頒賜「鎮海安瀾」木匾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道人 的頭像
    老道人

    正一觀定性道壇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