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份廟中廟的「福山宮」,北枕雞籠山,南控燦光寮、草山、牡丹諸峰,九份及金瓜石倆聚落拱衛左右,茶壺山迎朝曦於東天,大屯群岳接夕照於西垠,位居基隆三金山輻輳。其坐北朝南背海面山及廟中有廟之三開間格局,以土地公廟而言獨具一格島內無雙,自前清、日治以降,歷二百餘年神恩廣被,向為地區之民間信仰中心。


溯前清乾隆年間,九份及金瓜石草萊初闢,地底之黃金礦藏猶未出土,其所在--土地公坪,即已為龍潭堵(瑞芳)經燦光寮舖出入三貂堡(雙溪),軍民客商必經要道,斯時山區雲封霧鎖,蟲獸等出沒無常。先民乃恭勒土地公及土地婆並座騎虎爺神像,擇吉於嘉慶初年仲秋良辰,供奉於石砌神龕內,以保佑墾殖及過往軍民平安,是為開基之始。迨淘金熱起,一時風起雲湧,大批移民蜂擁而至,每逢祭典祈求還願絡繹於途,香火益加鼎盛。尤以採金者雖眾,然神威廣大,凡經靈籤指示每有所獲,為感神恩乃有擴建之議。惟經主其事者多次請示神意未果後,乃以保留原有小廟,再加蓋大廟於外請示立允,除原供奉福德正神外,並配祀觀音佛祖及註生娘娘,遂形成今日所見,大廟包小廟之罕見奇觀


 由於山區多雨,木石之堅亦難當歲月侵襲,乃自昭和10年(1935)起,由台陽礦業株式會社九份礦業所所長翁山英氏發起整修大殿,並次第增建兩側廂房,除各大礦主同聲響應外,尤以林燦庭、林登發、簡瑞枝等三位先生,長年効勞不遺餘力,各項工程始得順利陸續竣工,雕樑畫棟花木扶梳,為九份山城添一勝景,其石雕主要取材本地之砂岩,由名 師蔣文峰 先生精工雕就,雖風化嚴重卻不減古意,尤其四層合一的天公爐最具特色。木雕部份雖未見作者落款,然以福山宮之改建約和金瓜石勸濟堂同一時期,石雕皆為蔣氏作品,則木雕可能亦係出自國寶級大 師黃龜理 先生的手筆,裸身天使的造型全省罕見


 


另有一說~


相傳興建於光緒年間,據傳該地農民偶在溪澗拾獲礦石,拿到暖暖示人,聞風而至的三貂堡林英、林黨兩名兄弟,假藉神明,向九份一帶居民謊稱,「台灣山脈為福州鼓山之龍脈渡海而來者,九份雞籠山是台灣龍頭,海中的基隆嶼即龍珠,如有斷龍脊者,天譴必至」,讓居民害怕遭遇天譴,不敢在此開採礦石,二兄弟自己卻乘機開採,連挖直井十三處,並得金二千餘兩,而大大致富,兩人曾在礦脈中,找到一含金的巨石,為表示對神明的尊敬,在「土地公坪」也就是現在福山宮址,塑像立廟,為本廟的發源


 但兩兄弟衣錦還鄉後,不知惜福而揮金如土,不久便盡傾所有,反而怪土地公金身無靈,在憤怒之餘,重來九份並將土地公金身擊毀,且搗碎淘洗的九兩餘黃金發用。嗣後家道便一落千丈,貧病交迫,不久財散人亡。


因此居民篤信惟有虔誠信仰,才能得土地神庇佑而致富,所以眾人香火長敬,加上日據時代,九份地區礦業發達,福山宮也成為全省最大的土地公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