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啟明堂,坐西向東,位於風光明媚的蓮池潭西南畔,前面以蓮池潭為腹地,關於啟明堂建廟的歷史,可追溯清康熙二十二年(西元1628年),清軍領臺後為提倡儒風,振興文教,於是翌年由知縣楊芳聲於左營創立「文廟」,並於左側建築「明倫堂」,使左營地區繼軍、政中心外,再肩負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。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割臺時,設置「明德堂」,創堂諸先賢,不辭辛勞的貢獻心力,期盼能維繫道統,挽世風於將頹。


光緒二十九年(西元1903年),原位於前鋒尾的「武廟」被廢棄,啟明堂不忍神像蒙塵,於是迎奉「 關聖帝 君」神像回堂奉祀,不久呂洞賓仙翁帶著玉旨宣示,將更改「明德堂」堂號為「啟明堂」,又將武聖「 關聖帝 君」調為主神,因此後來「文武」二聖便成了啟明堂的主神。每年 農曆四月十四日 開堂紀念日及 六月二十四日 關帝誕辰時,香火更是鼎盛,人山人海的景象,讓平日寧靜的寺廟頓時熱鬧非凡。


光復初期,啟明堂堂主有感孔子做「春秋」,「撥亂世,反之正」的用心,於是決定要籌劃興建春、秋兩閣,從民國四十年開始動工,三年後,終於完成了這座古色古香的「春秋御閣」。


民國六十五年,「東南帝闕」正式完工,為了引領各方神明蒞臨,必須興建一座送往迎來的儀站,在當時高雄市市長王玉雲的全力支持下,民國六十七年時,在蓮池潭畔興建「五里亭」一座,為蓮池潭更添加了美麗的風光。


民國六十八年,又興建了一座觀音大士騎龍聖像於春、秋兩閣之間,高三丈六尺,長二十五丈七尺長。蓮池潭又多了一處神聖莊嚴的宗教勝景。民國八十六年,啟明堂在舊殿後方所興建的「凌霄寶殿」大功告成,精雕細琢的建築,更增加了啟明堂的宏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