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原名竹塹,清康熙50(1711),福建泉州人王世傑率領親族和鄉人共180餘人至竹塹墾荒,開啟竹塹的發展史。竹蓮寺初期的土地與日常維持所需費用,皆為王世傑所捐獻。 竹蓮寺原稱觀音亭,是竹塹城開墾初期,農民在南門外御史崎的平埔上所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小庵。據同治十二年十月所立之「重修竹蓮寺碑」所載「自我塹開創之始,農人築一小庵於御史崎之平埔,朝夕供奉世尊,甚有靈感。」


乾隆46(1781),信徒莊仕德等人倡議遷建,而在巡司埔的現址重建廟宇,始稱「竹蓮寺」;寺廟坐向艮坤、丑未。


道光5(1825),由新竹望族林紹賢主導修建工作,道光9(1829)並由紹賢之子林祥雲跟進。


同治5(1866)到同治12(1873)間,由當時住持許德麟提倡重修,並結合了當地的陳長水、莊榮陞、湯奇才及新竹地區信徒所組成的18股重建委員,擴大重建。


明治42(1909),又由信士倪光輝、蔡炎、鄭正龍、蔡淵等人發起重修,寺廟日益莊嚴。 民國40年到47年,由住持許清火請管理人許振乾及地方有志人士李金海、楊文棋、莊來金及各界善信集資重修,同時增建五門、鐘鼓樓、六角形金亭等


民國72年,管理人許復根發起擴建兩廂及圖書館,至75年完工。


 寺廟內的觀音像於乾隆48(1783)由南海普陀山的「不肯去觀音院」傳來,廟方每十二年會回南海普陀山一次。直到1949 年大陸淪陷後,才停止這項活動。


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韋馱、伽藍、護法尊者、十八羅漢尊者、註生娘娘等神明。信徒頗多,香火亦終年不絕。當地居民常常前來求籤,詢問風水、事業……等。


廟內有塊光緒帝題的匾額「大海慈雲」,尚有淡水同知朱潮立贈之「慈庇東瀛」等匾額。


大正5(1916)丙辰年,六月下旬至年底,全省性旱災。民眾難耐旱害之苦,新竹街紳商祈神求雨,並因而獲雨,新竹紳商及直轄七十三保保正等,乃至城隍及竹蓮寺懸掛匾額叩謝神明。


在日據時代昭和12(1937)的中日戰爭爆發後,實施皇民化運動,日本人毀廟毀神像,全市僅存城隍廟、長和宮和竹蓮寺三大廟沒有遭到日本人破壞。


 


 


另一說法~


 


竹蓮寺竹塹城外歷史悠久,香火鼎盛的寺廟,祭祀圈除了南門一帶外,也涵蓋了雙溪、寶山、金山面等。竹蓮寺廟原稱觀音亭,是清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年,閩南移民自唐山攜來神像,初於御史崎建草菴小祠,經王世傑捐獻地基及香火租谷而遷於現址。


嘉慶年間,莊仕德創建寺宇,道光五年林紹賢改修,同治五至十二年間,陳長水、莊榮陞、湯奇才及重建委員十八股等擴大重建。寺中有清光緒帝御筆「大海慈雲」大匾。民國四十二年,信士許乾等人集資重修,與城隍廟、外媽祖廟並列本市三大主廟。


民國五年六月下旬至年底,全省性旱災。民眾難奈旱害之苦,新竹街紳商祈神求雨,並因而獲雨,紳商乃至城隍廟及竹蓮寺掛匾額酬神。民國六年元月八日日日新報社報導:「去年新竹街為旱害祈雨獲雨,感歸神力所致,月之六日午後二時,新竹紳商及直轄七十三保保正等,欲在城隍廟及竹蓮寺懸掛匾額,叩謝神庥云。


同治十二年十月,董事陳長水等所之之「重修竹蓮寺碑」記載「竹蓮寺者,竹塹東南之寶剎也。金山有面(金山寺一帶),冷水無心,虎巒聳峙,蜈窩(風水名穴)俯臨,隙溪(客雅溪)紓迴,荊橋幽深,地高三淛,胥峰與越水交輝,名號六合,鐸韻共梵音互答。愛江山之佳麗,白叟勾留;俯城郭之逶迤,蘇公嘯詠。翠竹金蓮,靈名有以自也。自我塹開創之始,農人築一小菴於御史崎之平埔;朝夕供奉世尊,甚有靈感。


民國四十年再重修時,由主持人許清火等人,請管理人許振乾召集地方有志人士一同參與整修,後雖有續修,但以增建週邊建築為主。


 


 


還有一說~


新竹市與佛教信仰有關的寺院最早的一座是竹蓮寺(即觀音亭),主供觀音菩薩清代時的地點在廳治南門外巡司埔,距縣治僅里許,傳康熙末年由鄭氏遺族初建,移民初至僅建小剎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莊德建,業戶王世傑捐地,為新竹最古老的廟宇。道光五年(1825)林紹賢改修,道光九年(1829)林紹賢之子林祥雲建東西廊;同治五年(1866)紳士莊榮陞、湯奇才等人募捐重建;同治十二、三年(1873-4)紳民許德鄰改建為一座兩進,左右建兩廊,廟宇 一百坪 ,地基 二百坪 ,有租納。光緒皇地曾頒匾額一面。1909年由倪光輝、蔡炎、正龍蔡淵等四人發起重修。1951年寺住持許清火相商士紳及寺管理人等改建。寺距今已有220年。


 


竹蓮寺,是新竹市佛教寶剎,早期金山面有冷水無心,虎巒高聳峙立,俯臨蜈窩,溪水迂迴,橋林深幽,地高三淛,胥峰和越水交輝,名號「六合」。木魚佛語相互應和,在此流連,俯瞰曲折城池,翠竹碧蓮,可見山靈。據載,塹城開創之初,由農人小築草庵,於南門外御使崎平埔,供奉觀音佛祖,始稱「竹蓮寺」。寺廟座向艮坤、丑未,到道光五年,竹塹城仕紳改修在前,而道光九年續修在後,同年,竹塹石磚城完工,協力改築擴大藻繪,宏大壯觀,終於完成新竹城內之大佛寺「竹蓮寺」。該寺奉祀觀世音菩薩,配祀文殊、普賢菩薩、韋馱、伽藍、護法尊者、十八羅漢及註生娘娘、七娘夫人、十二婆者、境主、福德等諸神,善信每遇災困,虔誠求禱,莫不靈應昭彰,因之,清光緒皇帝御賜「大海慈雲」匾額增光,香火綿延不絕。


竹蓮寺有三尊觀音媽,人稱大媽、二媽及三媽,其中最小尊的三媽歷史最悠久,已有300多年歷史,二媽是從南海普陀山的法語寺恭請來的,而大媽最大尊,是竹蓮寺建廟時就有的,三尊觀音媽為泥塑而成。除了觀音媽祖神尊,還有清朝光緒皇帝御賜匾額及「大海慈雲」的匾額,觀音媽旁的十八羅漢神像也有170多年歷史,雖曾遭竊,但觀音媽指示3年內一定會找回,果然就被海關人員查獲請回竹蓮寺。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