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
該宮創建淵源,溯自明朝永曆十五年,亦即民前二五-年時,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時;巧遇福建漳、泉沿海居民陸續跟隨來台,因舟車跋涉、渡海行軍,眾皆奉聖母神像以鎮靜風濤旅途之險‧相傳有一僧人從福建湄洲嶼奉媽祖香火,東來,阿猴(即今屏東市)。初暫將神像供於官衙之中奉拜,冀能防匪禦寇。唯每至夜半,紅光閃爍,人皆異之。眾往探視,始悟『天上聖母』顯靈,乃集講建宮恭奉。
清乾隆二年(西元1737)開始鳩上修葺。迄至乾隆十一年(西元1746)信眾漸增,原廟殿狹隘乃不敷使用,系由鄉紳 鄭麟鼎 先生發起諸善信捐輸,擴建木造宮宇於現址,原稱舊媽祖宮。
道光五年(公元一八二五年)再由信士 郭先柱 先生倡議改建。砌磚為牆,上覆紅瓦,宮貌更見規模。落成後,眾因崇仰 聖母『慈心濟世、鳳德化民』之懿旨,正式定名為『慈鳳宮』。宮址設於台灣府南路下淡水鳳山縣港西中里阿猴街。正殿座西向東、前憑大武、峰巒疊翠、背倚下淡水溪、靈泉湧現。環山帶水,鍾靈聖地。
民國八年,結合地方人士再行修繕,並推 戴連宗 先生任管理人。民國三十三年秋,日人據台,二次大戰方殷,盟方戰機於是年 十月十六日 上午,首次轟炸屏東市;街坊居民約二百餘人,倉皇逃離,避人宮內。未幾,彈如雨下,週遭瞬間夷為平地,宮內亦落彈數顆,幸未爆炸。居民感激涕零,齊聚『媽祖座前』叩謝救命之恩。民國三十四年,夏 五月一日 中午,盟機再次空襲並投燒夷彈數枚,周圍一片火海。亦中二十四顆均無爆炸,宮貌巍然如故。自此信眾益增,咸感媽祖聖德昭彰。
民國四十七年,本宮成立首屆管理委員會並由唐榮鐵工廠創辦人 唐榮老 先生任第一屆主任委員。餘委員、監事均係地方知名人士,至此,本宮乃奠立制度之濫觴。
四十九年時另組修建委員舍,完成第一期前殿重修工程,五十二年由本市名醫 李朝欽 博士任第二屆主任委員,並完成第二期中殿及兩旁廟室工程。
民國七十二年十 二月三日晨三時許,因宮內電線線路老舊走火,祝融光顧,前、後殿幾乎毀於一旦。唯獨聖母金尊完好無損。同年 十二月十二日 善信齊集,決議 十二月十四日 完成聖母臨時安座大典,供大眾參拜;並自即日起開始為重建大工程,分頭奔走募款。
民國七十三年八月九日完成拆除工作。
民國七十四年元月二十四日亥時,舉行破土奠基大典。十方大德踴躍捐輸。重建工程並委由 李招直 先生、 梁紹英 先生二位建築、設計師設計及監造。
民國七十七年十 一月一日全體建築完成,舉辦神聖開光點眼、安座儀式。
自遭祝融至廟宇重建期間幸賴十方善信感念 聖母恩德,樂意捐輸。亦賴前主委王 火老先生運籌帷握,華全食品 曾文侃 先生、台芳食品 郭天財 先生亦出力甚多,而有今日之規模。現為三川三進之宮殿建築,火災之後歷時十多年,耗資新台幣兩億伍仟萬元。殿宇堂皇、重簾歇山、剪粘富麗堂皇


阿 猴媽 祖 與 屏 東 平 原 開 發 歷 史 解 說
(一)台灣媽祖信仰的由來
1、 媽祖隨鄭成功入台說:蔣毓英「台灣府志」內錄,引用「福建通志列傳」:「明永曆13年,桂王入緬甸,鄭成功邀兵部張煌言,大舉北上祭天地、山川、太祖------慟哭誓師,三軍皆泣下------
江日昇「台灣外記」說:「順治18年,------鄭成功于 二月初一 ,祭江誓師,初八早,成功坐駕豎起帥旗,------今而移師東征,徦此塊地暫借安身,俾得重整申兵,恢復中興。------望皇天垂憐,列祖默佑,助我潮水,俾鷁首所向,可直入無礙,庶三軍重容登岸。」
2、 清軍利用明未鄭成功來台奉北極玄天上帝為主神,全台擴建「真武廟」忽略了閩南
碩大的媽祖信仰之矛盾,提督萬正色早在清康熙十九年(一六八0年) 三月十九日 ,以征勦廈門得神蔭而大捷,奉請冊封媽祖。康熙廿一年十一月,施琅奉命征討鄭成功,即選莆田平海澳為水師基地。並散佈媽祖顯靈傳說。次年率師攻澎湖,又播媽祖陰中默助之功。康熙廿二年八月攻克鄭成功,施琅更奏請清廷崇加敕封,並改寧靖王府為「大天后宮」誥封媽祖為「天后」,並擴建媽祖廟於全台各地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