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宮有 三甲 地,諺稱:「東甲好筆尾,南甲好櫓尾,北甲好龜粿。」可見當時媽宮 三甲 地,經濟發展分區情形。









  東甲宮廟額稱:「北極殿」,位於今馬公市啟明里啟明街2號。祀奉「真武大帝」,為澎湖角頭廟中,唯一見載清代志書。神明之起源,未詳。依據《澎湖之寺廟》所載:「明代末年,已有供祀。」另依據《馬公市志》記載:「康熙29年(1690)所建。」嘗於嘉慶、光緒年間陸續重修。
  民國38年、54年、65年之間陸續增建,至今民國96年,因為廟宇年久,曾有拆除新建之議。後,地方仕紳表達原貌式樣,較具闔澎境地各廟之代表,遂以傳統木架編號修築,保留傳統匠師精美之作。
  早期媽宮書房、先生(對教師的尊稱)世居於此,因此文風鼎盛。故而,時任當代要員,如:郭石頭、陳拱照等名人,大都居住此地。可見「東甲」在籍人士官居要員者眾,影響地方事務甚大。
  諸如日治時期重要機關、港埠:台銀出張所(台灣銀行對面)、妙廣寺(東甲廟東側)、松島紀念碑、館、第一漁港、第一碼頭、菜市場(俗稱:舊市場)等均列在此處。


東甲信仰圈,分為四:「中芸」、「下芸」、「海尾芸」、「頂芸」。廟務徵收「丁口錢」,以為廟務資金來源。
中芸:位於頂芸、下芸之間,為今之馬公市仁愛路、惠民路之間。
下芸:即惠民路以南,出城臨海之地。
海尾芸:「海尾」,係對「海口」、「海頭」的對稱。當時媽宮城,以南甲海靈殿前海岸,為官商渡頭,稱之「海口」,又稱:「海頭」。順著「海頭」稱呼,延伸至東甲至第一漁港(今稱:漁人碼頭)之地,稱之為「海尾」。指今:馬公市民權路、中山路、民福路交界處,所聚居的住戶。
頂芸:係指馬公市仁愛路之北至媽宮東門處,後包含「紅毛城」芸社,合稱:頂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