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海而建的水仙宮,為澎湖四大古廟之一,奉祀大禹、伍員、屈原、項羽、.李白等五尊水仙尊王,可想而知與漁民作業安危有相當的關連。清乾隆、道光年間,各有一次修建;直到日治時期的明治33年(西元一九零零年),改稱為台廈郊實業會館,作為行商貿易的場所。昭和四年(西元一九二九年),水仙宮再次重建,五尊水仙尊王被移至二樓奉祀,籌劃重建的小組人員細心地保留下銅山建築風格,同時運用玄武、珊瑚礁等當地建材,融入菊島風味今日水仙宮之風貌。


  台廈郊會館為澎湖與廈門、泉州、漳州等地進行貿易之商務中心,大正12年原設在天后宮後進的清風閣,同治、光緒年間極為興盛。於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),遷址到水仙宮。當時澎湖主要的輸出品是頂頂有名的魚乾、花生米及加工食品,進口的物品則多為各式生活物資,顯示出菊島本地的生計活動單純。中日戰爭,實施海禁,台廈郊商務一落千丈,戰後由於商業會的興起,台廈郊會館的商業功能漸漸走入歷史,轉型成神明會,僅負責祭典事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