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水巖寺於清雍正6年(1728)創立,初創之時,結草為庵,至清乾隆年間,由住持覺通禪師及地方士紳募捐遷建至今日現址,清乾隆23年(1758)、清嘉慶24年(1819)曾重修,彰化縣志以「清水春光」為彰化八景之一。


清光緒10年(1884)由監生蕭貞吉、生員蕭錦江等士紳倡議重修,完成修復後,由清水巖住持僧欲標敬立「清水春光」匾。


清水巖左側有一塊「清水滴心」碑,此碑係昔時清水巖住持所砌的一口井水,並築渠道供水灌溉。此渠道因年久失修而毀損,大正7年(1918)由寺方進行重修,由井水至出口長99間,做為清水巖與龍泉廟的灌溉用水,每日早上6點至下午3點由龍泉廟使用,其餘時間皆由清水巖所使用,以杜絕紛爭。大正9年(1920)完成渠道重修,立碑以茲紀念。


清水巖寺內保存清乾隆23年(1758)由潮州海邑(海陽縣)羅元捷所敬獻「南海慈航」匾、清道光13年(1833)由江西候補縣丞朱英敬獻「慈雲廣被」匾及光緒10年(1884)住持僧敬獻「清水春光」匾,是清水巖寺重要的文物。


清水巖寺還有日據時代列為我國三大名泉的『甘露泉』,和北投長壽泉、台東美人泉並稱台灣三大名泉,為天然湧泉、水質清澈、泉水甘甜,據當地居民描述盛裝回家的泉水連螞蟻都會靠近,且泡茶不留茶垢。為了提醒信眾得此甘露泉不易,應知足享用,所以在泉水旁設了「唯吾知足」的小方井,告誡信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