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化寺,俗稱觀音亭,為彰化歷史最悠久的佛寺,被譽為「開彰第一寺院」,主祀觀世音菩薩。清雍正元年〈1723〉彰化設縣,該寺創建於隔年,取名為開化,以喻初開彰化之第一佛寺。該寺歷經多次重修,道光與咸豐年間更遭地震與回祿之災,寺院化為烏有,幸經士紳倡議鳩資,才得以重建。該寺坐東北朝西南,為三開間二進二廊的佛寺建築。前殿因昔日道路拓寬而遭拆除,改為今日所見造型特殊之院門;前方所立之青斗石獅,造型柔美纖細,雕刻手法高超,為台灣早期石雕之佳作。


 


清雍正2年(1724)由彰化第一任知縣談經正所倡建。
清乾隆18年(1753)街民捐資重修
乾隆58年(1793)由南街士紳黃元世、王光寅出任董事,捐款重修寺廟,由黃元世獨資興建正殿,王光寅出資創建後殿。
清道光15年(1835918開化寺遭回祿之災,由彰邑士紳出資重修,依舊址拓建開化寺的規模,歷經10月餘完成開化寺的修建。目前後殿石柱尚留有「道光丙申年(道光16年、1836年)立、邑內監生鄭廷貴、黃兆祥敬奉」等字樣。


道光20年(1840)開化寺舉行落成大典,並鐫石銘記於廟右隴石。
咸豐十年再毀於一次祝融。
同治年因逢戴潮春之亂,同治年間再修建。
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拓寬西門大通(今中華路),拆除開化寺三川門,改建成今日葫蘆造型的山門。
民國34(1945)開化寺因受盟軍轟炸而受損, 民國35619日 完成開化寺重修工程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