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在台灣的歷史上,算是滿早開發的一個古城,但鹿港與客家人有很大的關係,在清乾隆年間,就有客家人到鹿港定居,但後來因漳泉械鬥的關係,導致客家人不得不離開鹿港,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當時所興建的三山國王廟,現在就成為鹿港的三級古蹟


鹿港三山國王廟初創於清乾隆二年。初鹿港居民由大陸福建泉、漳二府,以及粵東饒平一帶移民者頗多,初時客籍移民所建之「人群廟」,廟內供奉粵東盛行的「巾山」、「明山」及「獨山」之山神,又稱三山國王。當年規模相當寬廣,在光緒年間曾有修葺紀錄,但可惜於日據時期因推動市區重劃,而遭拆除,信徒仍利用舊料於現址重建。民國23年拓路拆除不見天街,又遭拆毀山門與拜殿,格局氣勢盡失,僅存三川門、天井及正殿而已。廟身主體是鹿港常見的「街屋式」,分兩進,中開天井採光;裝飾樸素,廟裡有歷次重修的碑記,惟嘆模糊大半。


鹿港泉州居民興盛,粵東移民勢力較弱,逐漸為閩籍所同化,或遷往內山墾殖,三山國王廟之香火自然不旺盛,目前其性質已轉為「角頭廟」。三山國王廟,可供後人追溯早期客家移民來臺開墾的足跡,歷經多次的拆遷,廟宇已配合街屋格局,修建而成今貌。


漳泉械鬥之後,不只漳州人離開了鹿港,客家人也是,所以曾有一段日子,客家人留下的三山國王廟是幾無香火的,好在鹿港人鬥歸鬥,對同列位眾神的三山國王也頗為尊敬,漸漸恢復了廟裡的燈油,並且時至今日,族群敵視的意識已經不再,因此也有一些客家人回到鹿港,再者現在的信徒們不管大廟小廟有廟就拜,因此鹿港的三山國王廟保存得堪稱完善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