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自乾隆四十二年,歲次丁酉,「西曆一七七七年」。因地區境民全靠海上撈漁謀生,信賴海神顯化保佑,故齊眾設壇於本境社尾,祈求禱告達旬,求得天上聖母慈念漁民齊堅奉承之意,降臨駐壇,就用壇地首建簡陋茅廟,雕塑神像膜拜,從此藉賴神庥,魚蝦昌盛,海難逐年減少,凡遇天氣突變,漁民夜間迷失方向時,即見神火指引船筏靠岸,化險為夷。遂即發動重建之議,經全體信徒贊助,在乾隆四十八年,歲次癸卯,「西曆一七八三年」,恭迎天上聖母聖駕,點地,遷建於現址,定名為金鑾宮,宜坐酉、向卯兼庚甲、分金丁酉丁卯。吸集群峰精華,得天地鐘靈,山川毓秀,益見神靈赫濯,神庥普照,香火鼎盛。


迄至道光六年,歲次丙戌,「西曆一八二六年」,進行重修第一次。信徒均踴躍捐以示報恩,咸豐8戊午年(公元一八五八年)遭颱風來襲,本境漁民土仔、撤仔兩兄弟稱竹筏捕魚,被烈風巨浪推翻數次,陷於九死只得一生之時,媽祖引進船號叫做「三進代」大陸帆船來救助,入夜黑漆時又化神火引舟到中部大安地方靠岸,平安登陸,難民土仔、撤仔兩兄弟從生疏地方返還家鄉途中再蒙聖母派福德正神(化做老伯翁)引路保護,回家後進廟燒香時,確認引路老伯翁與廟內福德正神金身慈容一樣,仝年此被庇佑脫險之三進代帆船欲報聖德奉獻石香爐一個。原與頂茄萣賜福宮共同奉祀之王爺公三尊,每年 農曆六月廿四日 輪流奉祀當番之廟宇,此年慶讚中元之時要大普渡,因人口增多之故,認定輪番麻煩,兩廟執事人商量結果,民國5戊午年(西曆一九一八年)白砂崙派出所警員立證在港口仔(頂下茄萣境界)擲杯決定頂茄萣奉祀,信徒多以漁為業,時常在海中口誦祈求媽祖婆,王爺公庇佑之關係,同年祈求天上聖母推舉王爺公降臨庇佑眾生,自雕金身三尊(大王李府千歲、二王何府千歲、三王趙府千歲)奉祀民國十三甲子年(西曆一九二四年)由海上用發動機漁船往東石先天宮祈求王爺公降臨庇佑眾民,民國十四乙丑年(西曆一九二五年)雕寶像六尊【代天府(朱府千歲、邢府千歲、李府千歲)五年千歲(薛府千歲、白府千歲、知府千歲)】奉祀。民國十七年,歲次戊辰,「西曆一九二八年」,再行重建第二次。經董事:林遠、林德興、薛念。保正:林遠、林闊、薛隴、林大作、耆老、林開、薛地、郭志、薛欉、林烏樹、劉善、薛毛、陳連拋、郭塹,極力推行工務、設計,其規模壯麗倣宮殿式,廟貌巍峨,常逞海神,靈光萬丈,漁村瑞氣千重,民國37戊子再雕大王李府千歲金身壹尊以應付信徒奉祀。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