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九如三山國王廟,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,亦是保存最完整廟宇,核定為屏東縣縣定古蹟;此廟所舉辦的「王爺奶奶回娘家,則是全台灣「三山國王廟」中獨有的(地方)宗教盛事。「三山國王」是粵東地方的守護神,原指廣東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(獨山、明山、巾山),「三山國王」就是這三座名山的鎮山神,進而成為客家族群(潮州人)的普遍信仰,並傳及海外生根


根據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的「三山國王產廟碑」(嘉慶元年、1796年立),乾隆中葉的「巴轆庄」,在嘉慶元年以前就已經改為漢人式的「九塊厝」了。乾隆二十九年(1764)修纂而成的《(重修)鳳山縣志》,在提到《清乾隆中葉台灣輿圖》的「巴轆溪」時,就改稱之為「巴六溪」:三山國王廟是九如鄉九塊厝聚落的村廟,而一個聚落的形成,與該聚落村廟的創建時間息息相關


根據《(重修)台灣省通志》的記載,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是創建於明永曆年間;但根據該廟正殿左側牆壁外面的一塊花崗岩質的「三山國王廟產碑」的記載,該廟卻是創建得比永曆年間晚很多,大約在乾隆四十年代。該石碑記述著嘉慶元年該廟所購置的廟產,以備國王千秋祭典之用,由碑文可知九塊厝的三山國王廟建蓋於豎立該石碑(嘉慶元年,1796年)的前幾年。廟內正殿懸掛的那塊「乾隆戊戍(431778)年葭月(11月)穀旦」,由「眾庄弟子仝敬立」的「威震海東」橫匾,顯示該廟是在乾隆43年完竣,即可印證這種論點。這也正是《鳳山縣采訪冊》所記載的:三山國王廟,一在九塊厝莊(港西),縣東北三十里,屋十一間,乾隆四十三年陳慶祥募建


三山國王於政治上的正統性,來自宋太祖開寶4年(西元971年)平定南漢劉,和宋太宗太平興國4年(西元979年)親征太原滅北漢劉繼元時的兩次「顯靈」。宋太祖在位時,詔封:「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、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、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。」並敕廣建廟宇,歲時合祭,賜額「明貺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道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